Monday, 31 January 2011

Alain de Botton: museums as new churches

Alain de Botton 還是把museums 當作靈魂昇華的場所,我的老天!
二十一世紀的Ruskin?

Everyone seems to have a particular idea about museums. That is the trouble.

Friday, 28 January 2011

春聯 新年快樂

公寓大門一旁,硬生生地從上到下貼了三張春聯,春聯上「鞠躬」的人分別是某立法委員、某市議員、和里長。約莫三十年前,這附近人家經常貼毛筆字寫的春聯,其中一對是「家居青天白日下,人在春風和氣中」。

Thursday, 27 January 2011

Eureka:日本的文創

可曾聽說日本政府曾經大張旗鼓地推行文創嗎?
但是日本有哪個東西還沒「文創」? (請用現在完成式、現在完成進行式、以及現在進行式理解此一動詞)

政府與民間

只有政府參與的計畫,多是失敗的。經驗法則告訴我們:放進大量、多樣民間參與的計畫,成功的機會越大。放在文化事務上,是否也是如此? 我們要小心回答這個問題...

Monday, 24 January 2011

令人尊敬的日本人

我所知道的日本人,研究起東西來總是鉅細靡遺,幾點幾分至幾點幾分牆角走過幾隻螞蟻,給你算得一清二楚,在在都告訴你:我嘔心瀝血。還好目前還沒有遇上研究一模一樣的主題者。

Saturday, 22 January 2011

"I disagree"

How do we, academics and ordinary people respectively, take it when other people say to us, "I disagree" ?

Friday, 21 January 2011

社區和博物館

如果我們用古典的定義認識博物館的話,基本上我認為博物館不屬於社區這樣的construct,但是文史工作室屬於。當然,這樣說的時候,我不把文史工作室列在博物館。

Wednesday, 19 January 2011

CCI 的但是之二:高所得才會有「美學經濟」

我這一生最想要擁有所有Apple的產品,因為它的產品的每一個feature都很美學經濟--請問各位:從容地擁有Apple產品,一個月要賺多少錢?

請問各位:大家聽到的任何一個「美學經濟」的案例,有那一個是月薪三萬元、且沒有自有住宅(包括房貸)的人付得起的?

Monday, 17 January 2011

博物館和社會融合在台灣

在台灣討論博物館與「社會融合」(social inclusion)--這個英國工黨政府1997-2010在博物館著力最深的補助項目--,要怎麼下手?(更不要說2010上海ICOM的會也用起類似的名詞)

Friday, 14 January 2011

如果你是在台灣旅遊的大陸人

如果你是在台灣旅遊的大陸人(不知道怎麼稱呼你比較恰當,你知道我的意思),除了故宮以外,台灣哪一個博物館會是你最想去的?

如果你是在台灣旅遊的日本人

如果你是在台灣旅遊的日本人,除了故宮之外,台灣哪一個博物館會是你最想去的?

在新加坡的一個研究中心

偶然,和一個不太熟識的上海Z小姐聯繫上。Z小姐現在在新加坡進行訪問研究。Z小姐說,雖然她所在的機構是跟亞洲有關的研究中心,但是基本上她的工作是為新加坡政府進行政策研究的時候多。

雖然覺得幸運,自己不住在新加坡;但對於新加坡作為一個國家,則無限尊敬。當一個國家很小的時候, 資源要集中使用。即使是在國家頂尖的跨國研究機構中,仍把本國的政策研究擺在第一位,而且比重放很高很高。

Wednesday, 12 January 2011

台灣的博物館:不要再蓋了!

Do not brag about how many museums we have in Taiwan. We just have too many; yet too few good ones.

不要再蓋了!不要再蓋了!
博物館的密度不是屈臣氏、更不是7-11。一鄉一館已經夠有問題了,現在還再繼續蓋。
聽到洋人在台灣演講,恭維我們有四、五百家博物館的時候,覺得頭皮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