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期的博物館實務手冊,會說博物館的面積中,展示、庫房等使用功能不同的面積大致上應遵守某個比例。
但是,以BM(大英博物館)為例,總面積和展示面積這兩個數字可能沒有很大的意義。首先,BM有些辦公室不在博物館裡面,而是在博物館附近向私人承租;第二,因為BM本身特展面積有限,它的展示面積一直陸續在擴大中;第三,現在新博物館的設計很多著重在公共空間(public space、excluding exhibition space)質和量上的加強,而非計算(展場的)展示面積和總面積的比例。另外,許多擴建的計畫著重的是新設施(符合不同需求的演講廳、修復中心、教育活動中心、餐廳等) 的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還要看博物館原有設施的情形,再加進設計。最後,BM七、八百萬件的館藏,是否意味它的庫房面積要很大? 如果沒有那樣規模的館藏,要如何照著BM庫房面積占總面積的比例進行設計?
我們拿BM過去十多年來兩次大規模的擴建計劃進一步討論。2000年完工的大中庭(The Great Court)擴建計畫,大幅增加的是公共空間。如果這樣一除下去,佔地兩英畝(acres)的大中庭(註:GC是歐洲面積最大的覆罩中庭)加入BM總面積的分母陣容,那麼展示面積就會只佔總面積的一點點吧。Rogers事務所正在進行的擴建計畫,主要用作特展和修復中心用,再進一步除下去,答案就更亂了。
博物館的面積分配的logistics是個很複雜的問題,沒有一個通則。牽涉到參觀人數,牽涉到藏品數量(甚至藏品尺寸),牽涉到設施與功能(例如MoMA New York的多功能定位),牽涉到博物館自身側重的發展方向。參觀人數眾多的博物館,如上所述,公共空間是個設計上的大議題,也是當今歐美新的博物館建築實例上,經常受到檢驗的項目。我個人認為,BM的大中庭計畫,成功的處理了這個問題 (--If you have ever been to BM before the Great Court's project, then you would know what I mean .)。MoMA的Taniguchi則處理了一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