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台大總圖看了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的展覽,名喚"ANTHROPOMETRIA" http://www.museums.ntu.edu.tw/mobilemuseum.jsp
這個展覽有日本人一貫的精緻,展品取材多元(源),賞心悅目。我左看右看,看到"Do not touch"的標示,但是確定沒有看到任何禁止攝影的標示之後,我開始照。大概一分鐘不到,一位年輕小姐跑著衝向我生氣地說:「我們展覽不能拍照。」
莫名其妙的我說,「展場有寫嗎?」(她那個態度,好像我犯了非常滔天的大罪。)
生氣的小姐說;「我們圖書館本來就不能拍照。」( "本來" 二字有重音。)
正氣凜然的我說:「那你們要寫一下啊。」(隨即離開。)
多年前,我也曾像這位小姐一樣,看到有人在展場拍照,立即血壓升高,憤慨地上前阻止。
客觀來說,多年後的今天,情形已經有顯著的改變:頂尖博物館(如紐約的現代美術館)展場對於拍照的規定已經寬鬆許多,整個空間和館藏展品只要不用閃光燈(flash 傷害展品),任你拍(包括錄影)。
其一,圖像的傳播,搭載在普及迅速的資訊傳播工具上,有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其二,教育機構所辦的展覽,更有傳播展覽的功能與責任。
ㄧ個好的展覽,用視覺媒材呈現在網路上,在無遠弗屆的某次元中分享大眾,其傳遞的效果非常的大。我實在不明白,在資訊如此普及發達的台灣,是怎麼樣的mentality,還在害怕別人拍展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