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7 July 2015

余承堯展

今天下午這個多以特展出名的歷史博物館余承堯展覽場,人出奇的多。

這位先生的創作肯定是自由的。

牆上密密麻麻的字,導覽人員把他的地位講得極為崇高(和畢卡索一樣厲害之類的)。我想,還是自己來吧。

那時雄獅出的畫冊,我注意這位先生的山,一坨一坨疊著的。有印象、挺可愛,因為那一坨一坨的山,上的綠色和黃色很特殊。以上,1990年代。

我從小對中國山水畫沒有好感(花鳥還可以),基本上覺得那些東西,有催眠功能。不過余先生的黃和綠,還有一坨一坨的山,各式各樣的皴,組合起來,就是吸引人。今天在展場,我走來走去走了好久,邊走邊想,究竟為什麼?這個組合的趣味來自哪裡?

我想是因為自由吧。

筆法、山形、流水、人物、房子、顏色,都告訴你這裏沒有什麼正統的基因。他的山展現的不是氣勢磅礡,但是是什麼,又說不太上來。山疊著上去,也沒有個準法。筆法之間的安排,也沒個準。綠色黃色,以及經常在遠方藴染的天藍色,用得很隨意,經常可見濃重一片一片的,這應該算創新吧。這些顏色和墨色的搭配,效果很好(不知道嘗試了多久)。

以前人用的黃和綠,很節省、很謹慎,不是一片一片的,點狀的多。那個黃,有時簡直接有螢光的味道。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余先生的筆法「很細很大膽」。就是他對那種密密麻麻的皴法/筆法/線條(那叫中鋒吧?)的掌握,以及不同筆法之間的交錯/交疊,實在處理得太好了。

以前人用的黃和綠,印象中,很節省、很謹慎、點來點去、小範圍的多。這位先生不同。

還是自由二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