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7 August 2015

紐約7:aspiration

這一生,我們都想 做/創造 360度看、遠看、近看、前看、後看、匆匆一瞥、凝視...怎麼都好看的 人/事物。
























Thursday, 20 August 2015

紐約6:Joyce

之於每個停留過紐約的人,這個城市都有不同的意義。炫耀在此irrelevant.
四年前在此,我和Joyce告別。我們都知道那是最後一次了。
Joyce已經到生命的末期,我去看她。護士白天來一次,送飯、藥之類的。那時Joyce已經牽著氧氣筒,兩根管子插在鼻孔,在屋裡走來走去,人的精神還可以。
為她買了一次Upper West Side餐車的中國菜,台灣名稱,叫做阿婆的什麼來著。她說護士送的菜都很難吃。我看了一下,真的像是會散發消毒水味道的菜。
替她剪頭髮,主要是兩側、瀏海的部分。我的髮藝有點好笑。
為她的背擦乳液,紐約很乾,暖氣很乾,老人身體很乾。
替她整理多年來她在thrift stores買的衣服,每一件應該都不超過美金五元,有些顯然已經太舊。這些東西整理裝成一大籠子,再把它們捐回去。她囑咐我拿收據回來,可以抵稅。不是每一件都送回去,她說有些Kenny可以穿。
我只向她要了一個橘色大帆布袋,買菜用的。
我和她出了一趟門,只到Westside market,她拖著氧氣瓶,氧氣瓶就像trolley,算方便。她應該是很久沒有出門了。忘了她買什麼。
她說醫生給她electronic cigarette抽。

最後一天去看她,我和她擁抱告別。她叫我快走吧,不然她要哭了。

大概再過一兩個月,我透過各種方式嘗試聯絡Kenny,她兒子。K說她走了。

作為Joyce的兒子是很不容易的,我想她應該算是有某種精神疾病,她被雜物淹沒的大房子說明了一切。從K幾乎沒有和我見過面這件事,也說明了部分。我想沒有人願意在另外一個人的面前,面對這樣的母親。

不管怎麼樣,那最後一次的告別,是令人心碎的。





紐約5:鏡花水月和FIT

鏡花水月展,像一場盛宴,an all-you-can-eat buffet.
它把所有可以刺激你視覺經驗的與中國有關的時尚以及與時尚有關的中國都端出來。
這個經驗,和吃台北五星(六星)級餐廳all you can eat buffet一樣.
新鮮螃蟹、龍蝦、生蠔、半熟成牛排、擔仔麵、馬卡龍、提拉米蘇、碳烤Pizza、生魚片、手卷、德國豬腳、鮮榨果汁、天婦羅、巧克力fountain、頂級冰淇淋...。
展場的影片,旗袍的、策馬入竹林裡衣裳穿梭來穿梭去(都不會勾到)的、紫京城聲勢浩大的、宮殿彈琴的。百分之百中國想像,而且強調不是Said東方主義下的中國想像。
如果不是東方主義下的中國想像,那是什麼樣的中國想像?是對於豐盛歷史、現代中國、富裕現代中國的想像?猜想這裡強調的是主體不帶優越感的中國想像。
不知道十年之後,曾經躬逢其盛的觀眾,回憶這個展覽,腦海中會浮現怎麼樣的印象?

FIT Global Fashion Capitals 是個和鏡花水月完全相反的展覽。這個時尚博物館,看來把暑假當作休息時間,大致上就是把典藏拿出來、以城市為分類展一展。寫來以為這個展覽馬虎——不,典藏好,簡單放一放都好。我看了展覽名稱,心裡想一定又是什麼盛宴大展。

這個展場就是個L形走道,走道兩邊放不同設計師的作品,大致是從二十世紀以來的作品。紐約巴黎倫敦的位置比較多,東京也很好,還有上海和首爾。說實在,東京還是比上海和首爾厲害。我想,關於東京,這是revolutionary的意義。(首爾是個可敬的城市。)

巴黎設計師的經典禮服、絲巾、皮包、鞋子——經典的東西拿出來,簡單放都好。

Mona Lisa需要情境展示、互動裝置強化學習經驗嗎?










Sunday, 16 August 2015

紐約4:Whitney museum

1. Piano does not like black color in this project.
2. The building looks dust-resistant.
3. The idea of white cube remains.
4. A depository of old modern art dominated by American art.
5. No plants/green in outdoor galleries!

紐約3:博物館建築不停拍

當代的博物館建築,是要讓人不停地拍。
Both Whitney and New Museum are examples.
The journey starts from the top floor, particular outdoor gallery/space of the top floor.
Visitors then move down from top floor galleries.

Saturday, 15 August 2015

紐約2:店不見了,記憶也漸漸地消失

沒有什麼是永久不變的,如果在這個城市裡,二十五年來都不變的事與物,那麼是否已經接近永恆?

Architecture, monuments, museums, department stores, bookstore chains, Strand, shadows of architectur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reet.

Many old shops around NYU have disappeared: they come and go. Japonica restaurant is still there; but downsized and gave way some of its space to a Western (--don't know the geography) restaurant. I do not intend to search further for the small shops that I was familiar with but have now disappeared. There have been many more Japanese restaurants and less Chinese take-aways. Perhaps people are becoming more health-conscious and do not like the roughness of Chinese take-aways.

近25年前,我在Japonica 吃便當,第一次聽到李叔同填詞的「憶兒時」音樂,那時我才知道原來曲子是日本民謠。

老店的不見,頗令人失望。取代的是美麗、氣氛的提升。

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博物館裡大聲喧譁的某些中國觀光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也還是博物館裡,三年前還不致如此眾多的中國觀光客。

喜歡安安靜靜的博物館老派人士如D. Sylvester,若是看到這光景,鐵定心臟病要發作的。

世界快速變化中。




Friday, 14 August 2015

紐約1:城市的氣味

每次到紐約,第一天總是試著熟悉她的氣味。在記憶裡的,和不在記憶裡的氣味。
說不太上是什麼,就是有些東西,那幾年,在這裡深深地留下來。







Saturday, 8 August 2015

學生抗爭、媒體亂象對學生影響之觀察

下筆時,不知是否會變成我最討厭的外省菁英(大家都知道是誰),總是用一股高高在上的態度看台灣。

從太陽花到反課綱,我支持學生抵抗不合理權威的行動,即便這些抗爭被認為是違法、野蠻、不正常的(是的,有教養的人不會做這些違法、野蠻、不正常的活動)。我的上司大罵這些活動,我的極限是沈默。但是,我必須要說,有一個意外的反效果是:我也看到不少同學,在日常生活中、學校的學習上,只剩下凡事批評、但是欠缺內省的態度。抗爭、各種形式的客訴(包括用期末評量報復平時與期中考分數)、爆料,已經成為家常便飯,甚至內化成學生性格中的一部分。

思考了嗎?沒有(或是很少)。
讀書了嗎?沒有(或是很少)。
做作業了嗎?沒有(或是很少)。
基本禮貌學了嗎?沒有(或是很少)。

以上是一個程度、百分比的問題。意思是說,現在的台灣,能夠用心學習、用心接物處世的學生,比例上實在變少了。然而,他們的熱血維持在一百分,這個千真萬確。

有幾次演講場合,我看到學生提問,和媒體名嘴謾罵的態度如出一轍,但是他們完全沒有意識。

颱風過後,大家來打掃一下。


颱風之滿目瘡痍

鍵盤打出瘡痍二字時,還不確定是否正確。
相較其他人所受的、真正的災難,我其實並沒有不方便...

Wednesday, 5 August 2015

智者的理解

「如果掌權者說的都是亂七八糟的言語,不通的邏輯,和他們打交道的時候,就要先說他們的語言。然後把他們做掉。」

文創大牽拖1

「台北濟南教會不僅是宗教聚會的場所,更是台灣早期建築的名蹟,提供大眾靈修與文化生活的地方,是文創產的實體建築物。」

Tuesday, 4 August 2015

大哥你好

一天下來,疲累無比,趕著先去重慶北路二段林華泰茶行買烏龍,再去承德路三段買鐵金剛鳳梨酥。出捷運,炎熱,走錯方向,路口搭計程車。

計程車司機大哥,載我去茶行,他說他也一起去,他要買普洱。
我說等等還要去買鐵金剛鳳梨酥,他說他等我,不加價,載我去鐵金剛。
往鐵金剛的路上,他說等一下再載我到捷運。我說不用了,很近,我自己走。他說不加價,不然我自己走這麼熱。我說謝謝。

於是我另外買了兩顆鳳梨酥,一個給我自己,一個給司機大哥。

今天因為要錄影,我穿了件紅吱吱的高檔義大利襯衫,像丈母娘。而且噴了滿身香水...

Monday, 3 August 2015

想到無以為繼時

人生總是有些時候特別困難,甚至無以為繼。但是,一切的困難與無以為繼,都會過去。
當下覺得困難得不得了,但是回頭看,就是往事一件罷了。

Saturday, 1 August 2015

新加坡13: policies and qualities of contents

policies是設計架構 。但是從架構的設計,很難看到contents品質。

也就是說,今天新加坡博物館的種種關於政策的研究,很難討論、更不要說深入討論作品的內容。例如,我無法知道,民眾的觀感,我也無法知道,諸多藝術設施之下,新加坡的當代藝術發展,究竟已經到了哪一個階段,或是究竟已經在國際藝壇上,取得怎麼樣的位置。

以上是政策取向的研究無法處理的,除非今天出一個政策,要評估這些無法處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