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較大型博物館的展場上,有奇特的導覽員制度:除了警衛之外,大多數的時候有女性坐在展場一隅看展場、擔任解說員。預算夠的時候,這些導覽員是正式編制的員工;然而,據我所知,有些博物館已經改成用義工取代。
諸位可看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先進國家(我說先進國家,是因為先進國家才有先進的博物館發展),有如此奇特的導覽員制度?沒有。為什麼要浪費人力請碩士畢業的人開館八小時輪班站在那裡?一天裡面有幾個人問他們問題?展場已經有了警衛,展覽需要的時候有audio-guide on demand,他們的角色到底是如何?
是這樣的。當初故宮在台北,雇用穿著像是華航空姐的女性(當然是穿旗袍、沒錯。近幾年沒有搭過華航,不知道華航空姐制服改了沒有)在展場接待賓客:尤其是外賓。大家大概看過很多黑白照片,某某官員陪同某某美國參議員(或是眾議員)參觀故宮,照片一角,多會照到笑容甜美的導覽小姐(註:要能操英文)。這是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故宮的導覽員一直存在。導覽員既然成了用人管道的一部份,就因習下來。到了北美館成立,由故宮的秘書調去擔任館長的時候,北美館於是也有了導覽員制度。故宮的導覽員怎麼任用我不知道,北美館的導覽員許多是念藝術學校畢業的,大多數人有碩士學位(就算是十幾年前進來的時候沒有碩士學位,經過在職進修現在都有了),敘薪比照大學講師。
時代變遷,已經沒有參議員眾議員為了堅固中美邦交來訪(除非他們搭錯飛機),如果從人盡其才、盡其用的觀點來看,如何能把一天開館八小時的碩士人力消耗在等觀眾來問問題、或是偶爾接待外賓的展場?更尤其是大多數展場既然已有警衛的配制、為何仍要有導覽員?
因為因習的制度非常僵固、很難改變。改變要修法、修法要擬草案、配套、接受質詢、defend等,更又不知道會因此得罪多少人,等到過了,不知道已經多少年,完全是吃力不討好。不如把這個時間與精力拿來蓋六星級餐廳、廁所、接大展覽、公關活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